独木难成林,产业也是如此。配套齐全的产业集群与完整的生态系统一样,不仅可以互相补给、协同发展,还有利于在外来冲击时保持稳定
有关机构最近发布的独角兽企业(一般指估值在10亿美元以上、创办时间较短的企业)榜单显示,来自中关村的独角兽企业总量和新晋独角兽企业的数量,均占到全国近一半。这个数字并不让人意外,中关村作为改革创新的试验田,有诸多先行先试的激励政策以及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那么中关村产出的创新成果辐射力有多大?接下来这组数字却让人有些意外:中关村成果约有四成落地北京,五成多落地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仅有不足一成落地邻近的天津、河北。
创新成果为何“舍近求远”?产业配套是重要原因。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产业配套齐全,成果转化能够“左右逢源”。而目前津冀两地产业结构偏重,高端高新产业往往较难在此找到配套,最后有不少被长三角、珠三角“吸”走了。
作为中国经济两大增长极的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都有产业配套齐全、产业分工错位互补的优势。比如珠三角配套完整的电子产业链世界闻名,曾有外国工程师用在深圳华强北买到的各式零件自行拼装出一台完整的手机。凭借配套优势,深圳、东莞、惠州等地形成了通信设备、计算机、视听产品和基础元器件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并涌现出华为、中兴、TCL、美的等一系列响当当的品牌。
一个区域产业集群的兴起背后,往往离不开一个完整发达的配套体系的支撑。产业配套是研发生产营销各个环节中互相关联、配合的部分,不仅包括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还包括为产业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撑的诸如技术、人才、政策、中介等因素。独木难成林,产业也是如此,配套齐全的产业集群像是一座森林,不仅有高大的乔木,也有低矮的灌木,不仅有植物,也有鸟兽,共同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一个产业集群形成后也与生态系统一样,不仅可以互相补给、协同发展,还有利于在外来冲击时保持稳定,共同抵御,降低风险。
尤其是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的今天,不仅传统产业需要配套体系,很多刚刚崛起的高端高新产业对产业配套的需求更为强烈。我国产业配套不仅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存在高端产业配套、核心环节配套不够全不够好的问题。
推动产业升级、新旧动能转化,不能孤立地培育高端高新产业,还要将产业配套纳入整体发展战略中。产业配套往往涉及众多企业,还涉及跨区域的规划,仅靠企业自发难以达成,需要政府部门有更强的规划意识和顶层设计能力,围绕创新链布局服务链、政策链。比如传统制造发达的广东省瞄准“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率先发展起了工业互联网配套,通过建设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培育起若干家工业互联网平台、百家工业互联网服务商,推动数十万家企业上“云平台”,形成了涵盖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环节的完整产业链。
推动产业配套也要培育市场力量,加快中介机构和服务组织建设,让这些最贴近市场和企业的机构捕捉产业需求和难题,充当企业的政策解说员、市场引导员和维权辅导员等等。比如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体系,贯穿于知识产权从创造、保护、实施、运用到产业化的全过程,是高新产业不可或缺的配套机构。
随着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区域协调、打造区域经济新增长极,都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这些目标的达成,不仅需要好的政策供给,更需要好的配套环境,来激发产业集群内生活力、协作动力,从而带动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
《 人民日报 》( 2018年04月16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