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直播中吃灯泡,裸露肢体进行性挑逗;在短视频中用说唱详细描述吸毒感受,爬上巡逻执勤的警车踩踏,传播“未成年人怀孕生子”……
如此低俗的内容何以能大行其道?背后“推手”是什么?监管“落锤”后网络视频业将何去何从?围绕公众关心的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
低俗恶搞打色情擦边球,青少年是主要受害者
不久前,在短视频平台快手上,通过“晒”早恋早孕的“网红”杨清柠和孩子父亲王乐乐吸引了上千万“粉丝”关注。一时间,该平台掀起了争当“全网最小妈妈”“全村最小妈妈”的风潮,并通过算法推荐功能推送给更多用户。
据记者调查,进行网络直播、发布网络短视频的人群,一部分是以此为职业,如网络主播等,以出位内容博得眼球进而赚取收入,另一部分则是出于新奇、炫耀等心理,折射出当下青少年生活方式单一、心理健康教育缺失、法律意识淡漠等问题。
2月,国家网信办会同工信部关停下架蜜汁直播等10家违规直播平台;3月,新闻出版广电部门要求网站不得擅自对原创视听节目作重新剪辑、重新配音、重配字幕;4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网信办先后责令今日头条、快手整改。
有平台估值数百亿,沦为“低俗的搬运工”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低俗恶搞的视频内容之所以能在网络空间大行其道,与平台的纵容不无关系。在资本的推动下,部分视频平台瞄准“流量就是收益”的盈利模式,在准入门槛和内容审核上降低要求。
据易观智库不完全统计,近三年中国短视频行业发生的投融资额累计超过136亿元。百亿资本进来了,自然要求回报。艾瑞咨询的研究报告显示,广告是现阶段短视频行业的主要盈利模式。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网络表演(直播)整体营收达到218.5亿元,平台数量250多家,用户规模3.44亿。网民总体渗透率达47.1%,其中30岁以下网民渗透率73.6%。
为了博取巨量广告收入,一些视频平台打着“算法中立、机器推荐”的旗号,不但不制止违规账号的行为,反而通过重点推送、置顶显示等方式,对低俗内容采取默许甚至纵容的态度,被网民称为“低俗的搬运工”。
商业创新不能“无底线”,严监管“护航”健康发展
事实上,欧美发达国家的互联网也不清净。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统计,各视频平台在2016年至少放出了40部包含严重不良信息的直播内容。去年4月,一男子网络直播枪杀路人后,发布平台“脸书”也成为众矢之的。
2015年法国政府宣布,互联网公司将需要为在其平台上发布的违法内容负责。德国规定,2018年起网络平台必须在7天内删除用户举报的非法内容,24小时内删除或屏蔽违法言论,否则将面临最高达5000万欧元的罚款。
中国正在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应该为公众提供什么样的互联网视听内容,成为摆在监管者和所有从业者面前的一道严峻考题。
复旦大学网络空间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沈逸说:“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在网络空间的行为,包括商业创新,都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
业内人士指出,在经历了飞速发展和乱象整顿后,网络视频的未来发展存在无限潜力。事实上,网络视频也并不只是“秀场表演”,其在政务、公益等方面仍有极大的价值空间。(据新华社北京4月15日电新华社记者 王思北 何欣荣 余俊杰 白瀛)